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于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10:00,在廣西新聞發布廳舉行廣西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新聞發布會,邀請自治區醫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姚方,自治區醫保局待遇保障處處長吳華章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副主任薛彬主持。
廣西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新聞發布會
時間: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10:00
地點:南寧市民族大道112號廣西新聞發布廳
出席人員:
自治區醫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 姚方
自治區醫保局待遇保障處處長 ? 吳華章
主持人:
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副主任 ? 薛彬
10:00
薛彬:
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
歡迎出席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今天,我們請來了自治區醫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姚方女士,請她為大家介紹廣西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自治區醫保局待遇保障處處長吳華章先生。
首先,請姚方女士作介紹。
10:02
姚方: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和媒體朋友們見面,借此機會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廣西醫療保障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202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進一步健全我區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我區于2022年1月20日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健全廣西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通知》,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一、《通知》出臺的背景及意義
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2018年機構改革以來,廣西醫保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完善城鄉統一的居民醫保和大病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在全區范圍內實現“八統一”,消除了各統籌地區間待遇差別。推進城鄉醫療救助統籌發展,實施精細化管理。三年來,累計支出醫療救助資金51.57億元,醫療救助制度惠及困難群眾1858.46萬人次。脫貧攻堅期間,醫保制度綜合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200多億元,醫保制度在破解“看病貴”“看病難”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與此同時,醫保制度托底功能與群眾就醫需求之間不平衡的問題逐步顯現。為此,我們結合國家要求和廣西實際,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和不斷修改完善的基礎上,起草了該《通知》,并由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
《通知》是“十四五”和今后一段時期推進醫療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政策文件,是強化醫保制度互助共濟和托底保障功能的重要制度安排,有利于扎實促進共同富裕,有利于補齊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制度短板,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10:04
姚方:
二、《通知》的總體考慮
《通知》分為6大部分,包括17條政策措施,可以歸納為:聚焦一個總體目標、明確五項重點舉措、強化四個配套措施。
聚焦一個總體目標,即聚焦減輕困難群眾重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確保不因罹患重特大疾病影響基本生活,扎實促進共同富裕。
明確五項重點舉措,一是科學確定救助對象范圍。明確醫療救助制度公平覆蓋醫療費用負擔較重的城鄉困難群眾,具體將:城鄉特困供養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城鄉低保對象和低保邊緣對象;鄉村振興部門認定的脫貧不穩定人口和返貧致貧人口;因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大病患者等納入救助范圍。二是強化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厘清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功能定位,嚴格執行基本醫保支付范圍和標準,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實施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取消封頂線等傾斜支付政策;醫療救助對困難群眾給予參保資助和醫療費用直接救助。明晰保障邊界責任,按照“先保險后救助”的原則做好制度功能銜接。三是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堅持救助基本,規范救助費用范圍,救助費用主要覆蓋醫療救助對象在定點醫藥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和門診特殊慢性病長期治療費用。合理確定基本救助水平,一類人員合規醫療費用最高救助比例可達100%。四是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做好高額醫療費用支出預警監測,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重點監測人群納入救助范圍。對規范轉診且在自治區內就醫的醫療救助對象,按規定給予傾斜救助。暢通救助申請渠道,加強醫療救助對象動態管理和部門協同,確保幫扶政策應享盡享。五是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救助保障。建立慈善參與激勵機制,落實相應稅收優惠、費用減免等政策,發揮慈善力量參與醫療救助的保障合力。鼓勵醫療互助和商業健康保險發展。
強化四個配套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重特大疾病保障工作機制;二是加強統籌協同,建立健全醫保、民政、財政、衛健等多部門協同機制;三是加強預算管理,提高救助資金使用效率;四是加強基層能力建設,推進服務下沉。
10:06
姚方:
三、《通知》的主要特點
《通知》著眼于統一規范制度,健全相應保障機制,相比現行制度,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醫療救助保障鏈條更完整?!锻ㄖ穼щy群眾分類資助參保、三重保障制度銜接綜合減負、醫療救助托底保障能力提升、建立防范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和強化綜合幫扶措施等5個方面作出了系統安排,強化了醫療保障體系梯次減負的統籌銜接,更好發揮保障合力。二是醫療救助保障體系更全面。在鞏固提升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性效能基礎上,突出構建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一方面,發展壯大慈善救助。建立慈善參與激勵機制,落實相應稅收優惠、費用減免等政策。另一方面,鼓勵醫療互助和商業健康保險發展。鼓勵商業保險機構探索實施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相銜接的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補齊保障短板。三是醫療救助保障邊界更加清晰?!锻ㄖ愤M一步明確了救助費用保障范圍,堅持?;?,妥善解決醫療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的基本醫療需求。
下面,我和華章同志愿意就有關問題回答大家提問。謝謝!
10:08
薛彬:
感謝姚方女士的介紹。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屬媒體機構。有問題的請舉手。
10:11
新華社記者:請問近年來,廣西在推進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工作上,主要成效如何?《通知》對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待遇又有什么具體規定?謝謝。
吳華章:
謝謝您的提問。自治區醫保局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病有所醫問題,大力推進醫療保障領域改革,不斷健全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在破解“看病貴、看病難”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以政府主導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框架不斷定型鞏固?;踞t保主體作用發揮明顯,人民群眾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現政策制度“八統一”,大病保險將參保人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提高約18個百分點,困難群眾報銷比例進一步傾斜;醫療救助連續“提標擴圍”,開展地中海貧血專項醫療救助,制度托底能力有效提升;實施醫療救助精細化管理,確保救助對象待遇享受“一個不漏”,醫療救助資金“賬賬相符”,群眾醫療保障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通知》在進一步減輕困難群眾和大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方面作了如下規定:
一是明確住院醫療救助標準。對救助對象合規住院費用給予分類救助。一類人員、二類人員中的重度殘疾人和其他二類人員不設救助起付線,救助比例分別達到100%、95%、90%。年度救助限額分別為6萬元、5萬元和3 萬元。城鄉低保邊緣對象起付線為3000元,救助比例80%,救助限額2萬元。鄉村振興部門認定的脫貧不穩定人口、返貧致貧人口救助起付線為3000 元,救助比例70%,救助限額為2萬元。
二是明確門診特殊慢性病醫療救助標準。對一類人員、二類人員中的重度殘疾人和其他二類人員符合規定的門診特殊慢性病費用分別按100%、95%和90%的比例給予救助,年度救助限額分別為4000元、3000元和2000元。此外,對患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腎透析、各種惡性腫瘤、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調節治療、重型和中間型地中海貧血、血友病等重特大門診特殊慢性病的救助對象,按照相應住院醫療救助標準給予救助。
三是建立依申請醫療救助機制。對參加當年基本醫療保險,因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大病患者,認定為因病支出型困難家庭后,經規范的申請、審核程序,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對認定之日前12個月內的醫療費用按照起付標準不低于1萬元、救助比例不低于60%、年度累計救助限額不高于10萬元的標準給予救助,避免困難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10:14
中國商報記者:隨著就醫成本攀升,困難群眾醫療費用負擔重問題仍較為突出,請問《通知》在完善醫療救助保障鏈條,形成保障合力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謝謝。
姚方: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通知》在統籌三重保障制度銜接,鼓勵社會慈善救助發展方面做了系統安排,主要可以概括為“保、減、救、防、幫”五個方面。
“?!本褪谴_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全面落實醫療救助資助參保政策,對個人繳費確有困難的群眾給予分類資助。對一類人員給予100%全額參保補助,對二類人員、部分城鄉低保邊緣對象,返貧致貧人口和脫貧不穩定人口給予60%定額資助?!皽p”是三重制度互補銜接,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費用負擔。發揮基本醫保主體保障功能,增強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減負功能,大病保險繼續對困難群眾實施起付線降低 50%、報銷比例提高 10%、取消封頂線的傾斜支付政策?!熬取笔呛侠泶_定醫療救助標準。對我區四類救助對象住院和門診特殊慢性病發生的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報銷后,剩余的政策范圍內個人自付費用給予分層分類救助?!胺馈笔侵笍娀哳~醫療費用支出預警監測。一是實行醫療救助對象信息動態管理。重點監測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支付后個人年度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和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將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救助范圍。 二是依申請落實綜合保障政策。對因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大病患者,采取依申請救助的方式給予一次性救助?!皫汀笔菍τ谌乇U虾?,醫療費用負擔仍較重的困難群眾,發揮部門聯動合力,強化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綜合性保障措施,精準實施綜合類幫扶。
10:17
中新社記者:醫療救助經辦服務便捷度事關群眾認同感和滿意度,請問廣西在加強醫療救助服務領域改革創新方面有什么具體措施?謝謝?!?/span>
吳華章:
謝謝您的提問。為確保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待遇及時精準撥付,廣西醫保部門不斷強化服務能力建設,優化升級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在醫療救助服務領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進一步提高困難群眾獲得感:
一是加快推進一體化經辦。通過細化完善醫療救助服務事項清單,出臺醫療救助經辦管理服務規程,做好救助對象信息共享互認、資助參保、待遇給付等經辦服務,推動基本醫保和醫療救助服務融合,實現一體化經辦。
二是加快推進“一站式”直接結算。醫保部門加快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對接醫療救助人員基礎信息數據庫,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的“一站式”直接結算,進一步提高醫療救助服務便捷度,確保困難群眾按規定及時享受醫療救助待遇。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網絡,實現群眾異地就醫直接醫保結算“零跑腿、免墊付”。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次累計達2837.23萬人次,結算金額385.35億元。
三是優化救助申請審核程序。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加強部門間工作協同,全面對接社會救助經辦服務;對困難群眾主動申請醫療救助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一門式”辦理;簡化待遇給付流程,進一步提升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服務可及性。健全省、市、縣、鄉、村五級醫保業務經辦體系,將醫保管理下放到鄉鎮、村(社區),建強基層服務隊伍,開展“網格化”排查,將“人找政策”轉變為“政策找人”,全面落實監測對象醫療保障傾斜待遇。
四是提高綜合服務管理水平。加強對救助對象就醫行為和定點醫療機構服務管理,引導規范轉診,實施合理診療,促進有序就醫。同時,經基層首診轉診的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以及低保對象,在市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全面免除其住院押金。
10:20
廣西廣播電視臺記者:《通知》提出建立防范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風險防范機制,請問廣西是如何開展這項工作的?謝謝。
吳華章:
謝謝您的提問。廣西醫保部門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風險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醫保數據優勢,及時預警和推送高額醫療費用信息,有效采取分類防貧干預措施,實現動態監測、信息共享、協同處置。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區各級醫保部門累計向鄉村振興部門推送高額醫療費用負擔困難群眾信息8.08萬人,三重制度保障累計減負36.12億元,各有關部門落實綜合幫扶措施4.69萬人,涉及臨時救助、產業獎補、教育雨露計劃等各項資金1.29億元。具體做法:
一是動態監測,早預警。通過強化醫療救助對象信息動態管理,分類健全因病返貧和因病致貧“雙預警”機制。目前,我區高額醫療費用監測“雙預警”標準分別為:年度個人自付醫療費用負擔在5000元以上的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和脫貧不穩定戶等困難群眾,以及年度個人自付醫療費用負擔在1萬元以上的普通群眾。
二是信息共享,早排查。建立信息共享排查機制,自治區統一抓取全區高額醫療費用人員信息,各縣醫保部門負責進行篩查比對,及時核準醫保報銷費用信息。通過部門信息共享,將醫療費用負擔重、存在因病致貧返貧風險的人員信息及時推送給鄉村振興等部門,起到風險監測的“前哨”作用。
三是分類保障,早幫扶。通過完善依申請救助政策,實施分類救助。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免于申請”直接給予醫療救助;對低保邊緣家庭、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大病患者,暢通救助申請渠道;對符合條件的重點監測人員,及時納入救助范圍。同時,對經三重制度保障后,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大病患者實施傾斜救助,進一步前移醫療救助關口,避免群眾因高額醫療費用掉入貧困陷阱。
四是部門聯動,強協同。對經醫保三重保障制度減負后,生活仍較為困難的,加強部門協同,統籌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綜合性保障措施,針對致貧返貧原因精準施策,采取綜合幫扶,合力解除返貧致貧風險。
10:23
新浪網:請介紹一下《通知》與以往的醫療救助政策相比有哪些變化?謝謝。
姚方: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政策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覆蓋范圍有擴大。在醫療救助對象范圍上,明確了醫療救助制度公平覆蓋醫療費用負擔較重的困難職工和城鄉居民,首次將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和非低收入人口城鄉居民納入醫療救助范圍,使醫療救助制度從以往的特定困難人群轉變為全體參保人員。在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上,以往的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主要按疾病病種來劃分和救助,涵蓋面有限;而新的政策對“重特大疾病”的概念內涵予以了調整,以醫療費用多少來劃分,不再按病種劃分,有利于制度的公平性、可及性。
二是制度銜接更緊密。堅持“先保險后救助”的原則,實施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報銷后個人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困難群眾按規定納入醫療救助范圍,確保職工和城鄉居民不因罹患重特大疾病影響基本生活。
三是托底保障更精準。我區在原有的特困人員、低保對象等直接救助對象外,對發生高額醫療費用支出的其他困難職工和城鄉居民,采取依申請救助的方式給予一次性救助,真正做到及時、精準托底。
四是動態監測全覆蓋。全面建立健全高額醫療費用支出預警監測機制和救助幫扶機制。醫保、民政、鄉村振興等部門之間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動態管理,將符合條件的監測人群及時納入救助范圍。同步加強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銜接互補,精準實施分層分類幫扶。
五是社會力量有參與。支持發展慈善救助,鼓勵發展職工醫療互助和商業健康保險,更好地滿足參保群眾在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保障需求。
10:25
薛彬:
感謝姚方女士的回答。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其他問題需要了解,請會后與自治區醫保局溝通采訪。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大家!